白马湖文化

白马湖文化

 

20世纪20年代初,乡贤陈春澜委托王佐、经亨颐等创办了春晖中学,白马湖畔聚集起一批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他们中有在春晖中学执教的夏丏尊、刘薰宇、丰子恺、朱自清、匡互生、朱光潜等先生,有来春晖中学游览、考察、讲学的蔡元培、何香凝、陈望道、李叔同(弘一法师)、柳亚子、叶圣陶、张大千、黄宾虹等各界名流。他们提倡新文化,践行新教育,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白马湖文化,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孕育环境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说。白马湖地处宁绍平原,三面环山,碧水如天,蕴育着诗情画意。

白马湖原来叫做渔浦,相传四千多年前,虞舜避丹朱之乱来到上虞,曾在此渔猎,故名之。

至于后来为什么被叫做“白马湖”,有多个说法。

一是据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白马潭,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

二是民间传说:晋代有个叫周鹏举的县令,“出守雁门,志务幽闲,思上虞景物之胜,乘白马泛铁舟,全家溺于此,时人以为地仙”,于是人们改称渔浦为白马湖。

便捷的水路交通。白马湖交通便捷,一是水路四通八达,二是陆路有宁波至上虞的火车,给文人雅集、名流荟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朱自清说:“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宁绍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小湖泊,有港汊相连,成为一片片水系,白马湖也就是这样的一片水系,与浙东运河相连接,水路之通畅就可想而知。

说陆路,当时宁波和上虞之间已建成铁路并通车,终点站就在三棚桥。上虞到杭州因为有曹娥江和钱塘江两条大江相隔未通火车。人们从上虞北上上海、天津,南下温州、厦门等都可以先到宁波然后再坐轮船。而从外地来上虞也是先到宁波,再坐火车。驿亭火车站在春晖马路口,下车后步行一二里路就到春晖中学。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在春晖中学和宁波的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兼课,一周里每校三天,虽然比较紧张,但也算方便——当时火车都是慢车,单程需要三四个小时,但他们在车上准备功课,一点都不浪费时间。

舒适的居住条件。年至年间,白马湖畔建造了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何香凝的“双清楼”、范寿康的“稻桶屋”和弘一大师的“晚晴山房”,山水之间,惠风和畅,文人雅士,徜徉其间,谈艺论文,挥毫泼墨,一派好风光。

在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里,白马湖文化——包括教育、文学、艺术等——应运而生。

文化构成

1、先进的教育思想

创造白马湖文化的人们志同道合,“气味相投”(朱自清语)。校长经亨颐提出“与时俱进”的校训,得到教员们的积极响应。学校不向军阀政府立案,切实贯彻“反对旧势力,建立新学风”的主张;开校伊始即招收女生,开全省中学界男女同校先河;自订学则,革新学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协治会,实施民主管理;教师自选教材,开设选修课,举办各种讲座……一时间,春晖中学声名鹊起,享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盛誉。

经亨颐的教育思想是“人格教育”。他说:“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教育何为,学为人而已。”“人格者,一方面为自立的、个人的,他方面为协同的、社会的;相互实现,渐渐发展者也。”

夏丏尊奉行“爱的教育”。他在春晖中学执教期间翻译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在《译者序言》里夏丏尊说: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但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朱自清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信仰”,或可称之为“有信仰的教育”。发表在当年《春晖》半月刊上的《教育的信仰》一文,作者以约五千字的篇幅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这一原则。朱自清呼吁: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

朱自清认为要使教育成为“有信仰的教育”,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

音美教员丰子恺和日后成为美学家的朱光潜主张将美育渗透到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美的情操。为达此目的,丰子恺在美术课堂上现身说法。魏风江是丰子恺当年在春晖中学的学生。据他回忆,丰子恺上美术课很有特点,他乐意把自己作为模特。有次上课时他对学生说:“不论画什么都要抓住其特点,比如想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住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他一边说一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图形,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又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得不好,丰子恺哭了!”他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选择在中秋之夜,把钢琴抬到操场上,先介绍贝多芬的身世和创作《月光曲》的背景,最后演奏一曲,让学生感受至深。

匡互生践行“感化教育”。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第一个闯入卖国贼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的英雄,但是对待学生完全是一副慈母的态度。学生徐伯鋆回忆说:

除上述早期名师外,年在春晖中学担任教导主任的杨贤江,是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提倡的“全人生教育”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年担任校长的范寿康,是教育家和哲学家,他所提倡的“个性教育”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才施教……

虽然春晖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表述有异,但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借鉴意义,或者说现今教育界提倡的改革和创新,有许多没有超出春晖早期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2、品类丰富的艺术创作

白马湖文化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艺术作品。

漫画家丰子恺最早公开发表的漫画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产生在白马湖,随后,“子恺漫画”受到广泛推崇,丰子恺亦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创始人。

丰子恺又是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为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一诗谱曲,作为春晖中学校歌,其正大美丽的旋律,舒缓平和的曲调,传唱至今。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多次驻锡白马湖,在友人和弟子为他建造的禅室“晚晴山房”,理经念佛,广结善缘,留下珍贵墨宝。春晖中学和上虞民间有不少收藏。

革命老人何香凝,诗人柳亚子,画家张大千、黄宾虹等均在白马湖畔留下可贵的足迹,他们诗词唱和,书画联谊,成为文坛佳话,艺苑美谈,为白马湖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和绚丽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春晖中学保存的大家们的作品中,有一幅张大千、黄宾虹、经亨颐合作的“寒之友”图,这是十分难得的佳作,艺术价值极高,可谓“镇校之宝”。

3、风格相近的散文

聚集在白马湖的名师大多又是作家,他们的文学成就影响甚为深远。“白马湖派”作家描写白马湖的散文都有“清”、“淡”、“朴素”、“隽永”的特点,他们描写湖光山色,表达真情实感,阐发人生哲理。

夏丏尊被公认为白马湖散文流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白马湖之冬》成为“白马湖派散文”的典范之作,多次入选各种散文集子和中学教材。

4、反映民间疾苦的小说和诗歌

白马湖作家们的小说和散文很难区别。以夏丏尊为例,他的《长闲》、《猫》、《怯弱者》等都应该属于小说范畴,但是他所写到的人物,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关系等和生活中的完全一样;所写的事情,确是生活中发生过的实情;环境更不用说,就在他所生活的白马湖平屋或后来上海的住所里。而且他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又完全是白描手法,读他的小说,感觉不到有什么虚构的成分和一般概念上的艺术创作。所以夏丏尊的小说是一种纯粹的纪实小说,不少读者更喜欢读这样的作品。

经亨颐的《颐渊诗集》,共收录首诗歌。经亨颐虽然是留学日本的大知识分子,著名的教育家,又是国民党元老,担任过国民党二、三、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但是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民间疾苦”。年上虞大旱,经亨颐就写了许多《感旱》诗。

网站首页_2023    专题    2020寻找孝德典范    走进上虞    白马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