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塑“乡贤精神” 聚道德能量

  塑“乡贤精神” 聚道德能量
  ——北流市创新乡贤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观察

  乡贤文化曾在中国乡村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道德模范、反哺故里的商人、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德高望重的老人等,构成了“新乡贤”群体,他们以嘉言善行垂范乡里,宣德扬善,调解矛盾,净化风气。
  近年来,北流市利用乡贤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与建设,并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乡贤文化的繁荣,“新乡贤”的层出不穷,凝聚起巨大的道德能量,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见贤思齐
  乡贤善行感化民众

  当地乡贤捐资3300万元重建北流市第二中学,目标是打造广西“最美农村高中”;刚投入使用的清湾镇初中,由当地乡贤捐资1500多万元打造,被誉为广西“最美农村初中”;北流市六靖镇西山村运荣小学,由村里乡贤李运荣个人捐资2380万元所建,被誉为广西“最美农村小学”……据统计,近年来北流筹集民间捐资助学资金达2.6亿元,成为“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
  北流经商文化浓厚,或外出经商,或本地创业,事业成功者众多。这些成功商人心系桑梓,用极大热情投身公益,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参与人数之多,捐赠数额之大,广西罕见。他们成为了北流“新乡贤”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其善行义举为当地民众津津乐道。
  除了捐资助学,北流商人“新乡贤”所参与的公益事业,已深刻影响到当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2年6月,北流市白马镇四位农民为救落水儿童,一人牺牲一人重伤。随后,社会各界捐款。以此为契机,北流商人发起成立了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共捐款达5000多万元之巨,目的是通过奖励弘扬见义勇为之举。
  在2011年开始的“天网工程”建设中,北流乡贤精英共捐款700多万元,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监控网络,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此外,在修路建桥、扶危济困、生态乡村建设等方面,处处都有民间贤达慷慨解囊的身影。
  这些当代“新乡贤”掀起的公益慈善之风,凝聚起巨大的道德能量,感召着普通民众,逐渐在北流形成了“好人社会”氛围。北流民间慈善组织也越来越多,创办了公益义工协会和草根慈善会等慈善组织。今年6月11日,北流市被中国伦理学会评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为广西首个。
  当前,数千名公益义工和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北流城乡,开展助老扶弱、扶贫济困、支教助学、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
 
  乡贤治乡
  “软性治理”以德服人

  当前,大量乡村劳力外出,一些农村出现“空壳化”现象,乡村治理成为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北流利用丰富的乡贤资源,推进“乡贤治乡”,通过打造平台邀请各类乡贤参与家乡的治理和建设,创新实现乡村社会的“软性治理”方式,促进了乡村和谐。
  在北流市六靖镇长江村,记者见到了被当地村民封为“和事王”的陈贤德老人。每年他调解的大小纠纷都有10余起。依托10名像陈贤德一样的德高望重的乡贤,长江村成立了村级“平安协会”,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目前,这一创新的基层治理方式已推广到北流全市,大量乡贤参与到家乡治理之中,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为此,北流市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的荣誉。目前,全市已建立“平安协会”287个,有会员2700多人。
 
  传承创新
  乡贤文化重放异彩

  在修缮一新的北流市六靖镇社垌村谢氏大宗祠,村支书谢广祥向记者介绍着墙上谢氏古今乡贤的图片和事迹,一脸的自豪。
  两年前,社垌村谢姓族人捐款筹资300多万元修缮了这座宗祠,祠内除了介绍古今乡贤的图文,还有“八德”“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壁画。外墙上,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文解读。
  村里不定期邀请老师到祠堂教室给孩子们上国学课,讲古今贤达的故事。“我们期望孩子们能更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谢广祥说。
  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北流农村的许多姓氏祠堂成为传承乡贤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台。
  在白马镇,建于清朝的扶阳书院精心修复后重放异彩。书院青瓦白墙,绿树朱廊,墙上同样设有北流历史人文、古今贤达的图文介绍,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呈现。白马镇党委书记李艺说,书院免费向公众开放。
  北流通过引导农村宗祠建设,重建扶阳书院等文化遗迹,建立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了各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广泛宣传古今贤达的壮行善举。
  该市还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挖掘历代、当代乡贤人物的先进事迹,建立乡贤名录,目前整理完成3000多名乡贤资料。
  此外,在市、镇、村各级层面上每年推荐评选一批“道德模范”“十佳好媳妇”“十大孝子”“十大乡贤”等先进人物,培育一批新乡贤。 

网站首页_2023    专题    文化之乡    文化之乡快讯    北流市塑“乡贤精神” 聚道德能量